随着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启动,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奖三大奖项评选规则也于近日公布。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和国学成果奖将经过五大评选阶段,而国学传播奖评选规则有所变动,将突出三个“力”。
在现代思潮,尤其在现代科技物质冲击下,形成中国社会的大变迁,变迁过程也涉及思想文化不管社会时代如何变,总有些文化基因、价值原则不能改变,这就是文化之“常”,中国文化中具有时代超越性的“常”有哪些方面?
年轻人接受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,但我认为,至少我们现在不能用技术来代替学术,技术是需要的,但是学术是我们更需要的。所以在这方面,我们要有一个认真的、清醒的认识。
无论是对于国家,还是对于家庭与个人,都应居安思危。这是一种理性精神,一种在安与危、存与亡、治与乱、得与丧中,处顺境而不忘逆境袭来的自觉。这之中就有理性。这是基于对人生与宇宙的透彻了解,并为理想的实现而动心忍性的智慧。
他不是一个拘泥的人,他不是一个在小细节上看起来好像都没有瑕疵的人。但是我们后来只要讲孔子,就喜欢把孔子讲得太过规矩,好像就是说他在这些形式上,全部都要做的没问题,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大的误会。
我们对于文字的审美,何尝不是秉持雨水与谷子的法度?真正有益于人世的文字,总像谷子一样,饱满,充实而丰盈。凡是成了秕谷的文字,都是对雨水和大地的辜负。谷雨的朴素与深刻,都在这里。
蚕丝织就的绫罗锦绣里,有无数逝去的岁月静好。那是东方农业与手工业的一份荣光。一针一线的编织,编织着时间与美好。那样的质地与图案里,是不是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细腻与安静,诗意和远方?
四千年的历史中,中华书法变化多端,难以穷尽,我们大体可以按照字体变化、书写介质变化、书法审美变化三个方面去理解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。在先秦时期的出土文物中,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书法的面貌。